當前位置:大學路 > 教育資訊 >正文

二十四節(jié)氣|驚蟄節(jié)氣小知識,驚蟄由來/農諺/習俗

更新:2020年02月28日 13:02 大學路
高考是一個是一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戰(zhàn)役。面對高考,考生總是有很多困惑,什么時候開始報名?高考體檢對報考專業(yè)有什么影響?什么時候填報志愿?怎么填報志愿?等等,為了幫助考生解惑,大學路整理了二十四節(jié)氣|驚蟄節(jié)氣小知識,驚蟄由來/農諺/習俗相關信息,供考生參考,一起來看一下吧二十四節(jié)氣|驚蟄節(jié)氣小知識,驚蟄由來/農諺/習俗

二十四節(jié)氣驚蟄驚蟄由來/農諺/習俗

今天3月6日,5時10分迎來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一個節(jié)氣——驚蟄。關于驚蟄知識你了解多少?下面課外輔導網整理了驚蟄節(jié)氣相關小知識,一起來看學習吧!



  驚蟄的由來
  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三個節(jié)氣,標志著仲春時節(jié)的開始;太陽到達黃經345°時。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jié),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意思是說,此時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蟲。驚蟄前后,天氣開始轉暖,并漸有春雷出現(xiàn),雨水漸多。驚蟄地氣通,各種動物開始活動。

  驚蟄三候
  “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時節(jié)正是大好的“九九”艷陽天,氣溫回升,雨水增多,農家無閑。可謂左河水之“一聲霹靂醒蛇蟲,幾陣瀟瀟染紫紅。九九江南風送暖,融融翠野啟春耕?!边@時,我國除東北、西北地區(qū)仍是銀妝素裹的冬日景象外,其他大部分地區(qū)平均氣溫已升到0℃以上,華北地區(qū)日平均氣溫為3—6℃,江南地區(qū)為8℃以上,而西南和華南還達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的春光了。
  “春雷驚百蟲”,溫暖的氣候條件卻利于多種病蟲害的發(fā)生和蔓延,田間雜草也相繼萌發(fā),應及時搞好病蟲害防治和中耕除草?!疤一ㄩ_,豬瘟來”,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視了。這時,氣溫回升較快,長江流域大部地區(qū)已漸有春雷。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qū),常年雨水、驚蟄亦可聞春雷初鳴;而華北西北部除了個別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聲。
  驚蟄雷鳴最引人注意。如“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開”。驚蟄節(jié)氣正處乍寒乍暖之際,根據冷暖預測后期天氣的諺語有:“冷驚蟄,暖春分”等。驚蟄節(jié)的風也有用來作預測后期天氣的依據。如“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驚蟄吹南風,秧苗遲下種"。現(xiàn)代氣象科學表明,“驚蟄”前后,之所以偶有雷聲,是大地濕度漸高而促使近地面熱氣上升或北上的濕熱空氣勢力較強與活動頻繁所致。從我國各地自然物候進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鳴的時間遲早不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聞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卻在4月下旬?!绑@蟄始雷”的說法僅與沿長江流域的氣候規(guī)律相吻合。

  驚蟄農諺
  1、驚蟄前打雷,四十五天云不開。
  2、節(jié)到驚蟄,春水滿地。
  3、驚蟄雷鳴,成堆谷米。
  4、到了驚蟄節(jié),耕地不能歇。

  驚蟄習俗
  吃梨
  驚蟄來臨,天氣已然是漸漸變暖了,這時候稍一不注意就會感冒。所以在這時節(jié),飲食應該是清淡的。而在驚蟄的這一天,吃梨已經成為了有些地方的風俗,梨子可以滋陰清熱,可以增強體質。
  吃炒豆
  在陜西,有一些地方在驚蟄的這一天,都要吃炒豆。人們將用鹽水浸泡過的黃豆放在鍋中來爆炒,在爆炒過程中發(fā)出的聲音象征著蟲子在鍋中受煎熬時的聲音。


  驚蟄養(yǎng)生
  1、天氣已經漸漸回暖了,在穿衣方面要注意了,一定要注意保暖,不要受涼。
  2、在飲食上要注意多吃清淡的食物,比如吃豆腐、蔬菜等。
  3、晚上11點之前就要睡覺了,早上5到7點的時候就應該起床了。這樣對身體是有好處的。
  4、3月份是最適合進行運動,要多動少坐。運動可以加快血液循環(huán),可以減脂,降低冬天儲存的脂肪量。



  本文來源|網絡,轉載請注明出處,課外輔導網教育頭條尊重原創(chuàng)文章,如有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感謝您的閱讀。

以上就是大學路為大家?guī)淼亩墓?jié)氣|驚蟄節(jié)氣小知識,驚蟄由來/農諺/習俗,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刪除。
與“二十四節(jié)氣|驚蟄節(jié)氣小知識,驚蟄由來/農諺/習俗”相關推薦

每周推薦




最新文章

熱門高校 更多




聯(lián)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